开发低本钱的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一直是能源化学领域的重点与难题。其中,正极资料是关键瓶颈。近年来,随着晶格氧参与氧化恢复反响概念的提出,富锂资料因其高容量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富锂资料中“富锂”结构(锂占据过渡金属层,最典型的为Li2MnO3)通常被认为是招致晶格氧参与可逆氧化恢复反响的原因。本文对这一传统观念提出了不同看法。
论文通过代克化老师等人提出的定量剖析过渡金属与氧氧化恢复的先进技术(Joule2019, 3, 518-541),发现在Li2MnO3整个充放电进程中都不存在可逆的晶格氧氧化恢复反响。之后,又对比了一系列富锂、传统层状资料和Li2MnO3的RIXS实验结果,发现富锂资料和传统层状资料中的晶格氧氧化恢复反响的光谱特征有着惊人的相似,反而与Li2MnO3有着很大区别(图1)。
论文通过坚实的实验、翔实的证据和详尽的剖析,指出“富锂” 这一化学配置自身并没有与晶格氧的可逆氧化恢复反响起源之间有直接关联。这一结论否认了之前关于富锂正极资料充放电机理的固有认识,为进一步研究其确切机理、提高其性能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理论参考。
图1. 不同正极资料在完全充电状态下的O-K mRIXS图谱比拟
相关效果近日以“Cycling mechanism of Li2MnO3: Li–CO2batteries and commonality on oxygen redox in cathode materials”为题宣布在《Joule》上(doi: 10.1016/j.joule.2021.02.004)。我校化学学院代克化副教授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论文链接:https://www.cell.com/joule/fulltext/S2542-4351(21)00081-7